“锱铢必较”的成本工作者
和寿利章的交谈是在电话里进行的,再过几个小时,他将前往工地。作为一线的成本工作者,不是在工地现场检查核实,就是在办公室做着各种成本的核算,现场核实与核算工作几乎连轴转了几十年,寿利章的脑子中存储最多的是项目数据,尤其公司发展初期,脑袋就是他的数据库。
然而,旁人眼中的繁琐忙碌,在寿利章看来稀松平常:“这就是我的工作,没有什么特别的,和其他人一样。”
01 新人的钻研劲儿
每个能工巧匠都有过一段懵懂无知的新人时期,这段时间,恰恰就是自我沉淀的关键阶段。犹如黎明前的黑暗,挨过了,天也就亮了。
1993年4月,寿利章甫入海亮,一个几乎零基础的新人,面对工程成本管理这份全新的工作,心头一片乱麻。不过,“年轻”、“新人”从来不是干不好的借口,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,他边做边学、肯学肯钻,一周七天都花在工作和学习上。
早在2000年私立诸暨高级中学(现“海亮实验中学”)建造时,当时电脑操作还没有普及,为了提升工作效率,寿利章自学电脑,学会建筑软件,画图纸开设计变更单,淘汰了纯手工操作;2003年海亮社区项目,在没有定额套价软件、部门人员不多的情况下,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制定额套价软件,替换原有的手工计算,大大提高了效率与正确率。
02 糙汉子的精细活
对于工程建设来说,成本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直接关系到投资成本或利润。换言之,细微处见真章,钉子的数量、墙的厚度、天花板的高度……任何不起眼的地方都有可能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。
寿利章的工作,和这些细小的事情脱不开关系,不止脱不开,还要对这些事情“锱铢必较”、“斤斤计较”。曾经,他为了一堵不达标的墙数次勘察现场,反复测量厚度,这样的举动对他来说再平常不过,无数次上演,最终,是为了在保证工程安全按时、保质保量的前提下,对自己负责,对公司尽责。
海亮外国语学校、私立诸暨高级中学、海亮社区、厂区及五金城、内蒙海亮广场……即使工期短、体量大,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紧缺,寿利章也从没有放弃过自己坚持的“精细”。至今,他已参与完成了多个大型基建项目、逾200万平方米的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。
03 过来人的实在话
常言道“时过境迁”,转眼26个春秋,寿利章从一名新人变成了成本控制的专业人士,可是在他心里,有些东西永远不能变,也不会变,那就是“围绕公司利益,坚持原则,工作上不惜斤斤计较,争论评理,坚决杜绝承包商暴利,把建设成本合理化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与任务”。
因为他的工作性质,每每有建筑方闹到办公室拍桌辱骂,甚至打电话威胁,他习以为常且不为所动。“对外按合同办事,诚信为人,公平公正;工作中不瞒上欺下,不弄虚作假。实事求是,对得起自己,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。”寿利章说。
TA说:我并没有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,26年平平凡凡,只是一直保持着当初的本心,踏踏实实,不负初心。